国内怎么挖 ETH:政策红线与风险警示

 

“国内怎么挖 ETH” 是一个看似技术层面的问题,但结合我国监管政策来看,答案早已明确:在国内,任何形式的以太坊(ETH)挖矿活动均属非法,不存在合法合规的挖矿途径。

2021 年 9 月,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活动的通知》,明确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,要求全面整治各类挖矿行为。以太坊作为虚拟货币的重要品种,其自然也被纳入整治范围。此后,各地纷纷开展专项行动,对矿场进行断电、清退,对相关设备进行查封,对非法挖矿组织者追究法律责任。这意味着,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手段,在国内从事 ETH 挖矿都触碰了政策红线。

从技术角度看,以太坊在 2022 年完成 “合并” 后,已从工作量证明(PoW)机制转为权益证明(PoS)机制,彻底终结了传统意义上的 “挖矿” 模式。在 PoW 时代,挖矿需要专用矿机消耗大量电力进行算力竞争;而 PoS 机制下,通过质押 ETH 成为验证者参与区块生成,无需物理挖矿设备。但即便如此,在国内参与 PoS 质押相关活动同样不受法律保护,因为我国禁止任何虚拟货币的交易、兑换及相关金融活动。

市面上一些所谓 “国内合法挖 ETH” 的宣传,实则是骗局的幌子。这些骗局往往以 “云挖矿”“联合挖矿” 等名义,诱骗用户缴纳加盟费、购买虚假矿机份额,承诺高额收益。例如,某平台声称 “对接国内合规矿场,安全挖 ETH”,实则根本没有实际算力,只是用新用户的资金支付旧用户的 “收益”,最终因无法持续而崩盘,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。2023 年,某地警方破获一起虚拟货币挖矿诈骗案,涉案金额达 3 亿元,抓获犯罪嫌疑人 20 余名,其作案手段正是利用了部分用户对政策的不了解和对收益的贪念。

参与国内非法挖矿活动,还面临多重风险。首先是法律风险,根据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》等规定,组织或参与非法挖矿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、诈骗罪等,面临罚款、没收违法所得甚至刑事责任。其次是财产风险,非法矿场随时可能被查封,投入的设备、资金将血本无归;通过非法平台参与挖矿,还可能遭遇平台跑路、数据篡改等问题。此外,挖矿消耗大量电力,若盗用公共电力或违规使用工业用电,还将面临电力部门的处罚。

我国对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监管态度明确且坚决,“国内怎么挖 ETH” 这个问题本身就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之上。任何试图规避监管、非法从事 ETH 挖矿的行为,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和财产的损失。投资者应认清虚拟货币的风险,远离各类非法挖矿活动,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,维护自身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