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手握 10 万狗狗币选择 “一直屯着”,是不少加密货币爱好者曾有过的想法。这种看似简单的持有策略,背后却牵扯着对币种特性、市场规律与风险承受能力的综合考量。
狗狗币的 “草根属性” 决定了它的特殊性。作为诞生于 2013 年的 meme 币,它最初只是程序员的玩笑之作,却因柴犬形象和社区热度走红。与比特币的 “稀缺性” 不同,狗狗币没有总量上限,每年还会新增 50 亿枚,这意味着长期持有面临天然的通胀压力 ——10 万枚的数量看似不少,但随着流通量增加,其占比会逐渐稀释,单纯依赖 “囤币等升值” 的逻辑难以成立。
从历史表现看,狗狗币的价格波动极具戏剧性。2021 年曾因马斯克 “带货” 一度涨至 0.74 美元,10 万枚市值可达 7.4 万美元;但到 2025 年,其价格长期徘徊在 0.07 美元左右,同等数量市值缩水至 7000 美元。这种 “脉冲式上涨、持续性回落” 的走势,说明它的价格更多由市场情绪而非实际价值驱动。若 “一直屯着” 期间没有出现强刺激事件,收益可能不及预期,甚至面临本金缩水。
长期持有还需直面流动性与政策风险。狗狗币虽在部分平台可交易,但相比主流币种,其深度较差,10 万枚集中抛售可能引发价格大幅滑落;且全球对加密货币的监管趋严,若未来某国全面禁止 meme 币交易,“屯着” 的狗狗币可能面临变现无门的困境。此前就有投资者因平台下架小众币种,导致持有的代币无法转出,最终只能闲置。
当然,若持有者本身将其视为 “低成本娱乐”,10 万枚的投入有限,长期屯着也无妨 —— 或许能在社区热度再起时迎来惊喜。但需清醒认知:狗狗币的价值锚点始终是 “共识热度” 而非技术或应用,“一直屯着” 更像是一场对市场情绪的长期押注,而非稳健的投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