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TC(场外交易)作为数字货币交易的重要形式,因脱离集中交易平台的公开撮合机制,常被部分用户视为 “灵活便捷” 的选择。但在国内监管框架下,OTC 数字货币交易早已触碰法律红线,且暗藏多重风险。
从交易模式来看,OTC 数字货币交易多通过私下协商或平台 “点对点” 匹配完成。用户在所谓 “OTC 平台” 或社交群组中发布买卖信息,与对手方直接敲定价格、金额后,通过银行转账、支付宝等渠道完成法币与数字货币的兑换,再通过钱包划转代币。这种模式看似绕开了集中交易平台的限制,实则因缺乏第三方监管,成为诈骗、洗钱等违法活动的温床。此前多地警方通报案例显示,不法分子利用 OTC 交易的隐蔽性,以 “高价收币”“即时到账” 为诱饵,诱导用户转账后拒不交付代币,或通过虚假交易账户转移非法资金,导致用户资金损失或卷入刑事案件。
中国监管层对 OTC 数字货币交易的态度早已明确。2021 年 9 月多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中,将 “为客户提供虚拟货币场外交易服务” 列为非法金融活动。2023 年以来,多地警方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,关停数十家提供 OTC 交易的非法平台,抓获涉案人员数百人。即便部分平台将服务器架设在海外,宣称 “仅服务境外用户”,但只要存在为境内用户提供交易通道的行为,仍属监管打击范围。此前某知名 OTC 平台因默许境内用户交易,被依法查处,相关资金账户被冻结,用户资产无法提现。
参与 OTC 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远不止法律层面。由于交易对手信息不透明,用户难以核实对方身份及资金合法性,易遭遇 “冻卡” 风险 —— 若对手方资金涉及诈骗、赌博等非法来源,用户的银行账户可能被司法机关冻结,即便自身不知情,也需配合漫长的调查取证,期间无法正常使用账户。此外,OTC 交易的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,缺乏公开行情参考,新手用户常因信息差被 “加价收割”,实际交易成本远高于公开市场。
需明确的是,不存在 “合规的 OTC 数字货币交易” 这一说法。国内合法金融体系中,任何法币与数字货币的兑换行为均不受保护。用户若被 “高收益”“低门槛” 迷惑参与交易,不仅可能血本无归,还需承担法律后果。面对各类 OTC 交易诱惑,应牢记监管红线,远离任何数字货币交易活动,通过合法金融渠道规划资产,方是保障资金安全的正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