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09 年比特币刚诞生时,还只是密码学爱好者圈子里的 “数字玩具”—— 创世区块挖出时,它甚至没有明确价格,直到 2010 年 5 月才有了第一笔公开交易:1 万枚比特币换了 2 个披萨,折合单价 0.003 美元。若当时有人 “未卜先知” 买了 500 比特币,这看似微小的举动,会在后来的岁月里掀起怎样的财富波澜?
2011 年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 1 美元时,500 枚的价值仅 500 美元,够买一部普通手机。但到了 2013 年,随着价格疯狂攀升,这 500 枚比特币的价值开始 “跳级”:1 月时约值 6650 美元,11 月价格飙至 946 美元时,总价值瞬间涨至 47.3 万美元,相当于当时一套一线城市的小户型房价。当年末以 948 美元收盘价计算,500 枚总价达 47.4 万美元,短短四年完成从 “披萨零头” 到 “中产资产” 的跨越。
时间拉至 2017 年,比特币迎来第二次大牛市,价格冲至 1.9 万美元,500 枚的价值飙升至 950 万美元,足以跻身千万富豪行列。2021 年比特币触及 6.4 万美元高点时,这 500 枚更是膨胀到 3200 万美元,相当于一艘小型游艇的价格。即便按 2025 年 12 万美元的现价算,500 枚仍价值 6000 万美元,是 2009 年 “原始成本” 的天文倍数。
但这场 “财富梦” 藏着太多 “如果”:2009 年比特币仅能通过挖矿获取,普通用户难接触;2011 年 Mt.Gox 黑客事件中,多少人因平台倒闭丢失币;2014-2015 年价格跌至 200 美元时,又有多少人熬不住割肉。更别说多数人会在某个高点套现 ——2013 年涨到 100 美元时,50 万美元已足够诱人,能持有到 2025 年的寥寥无几。
这背后是加密货币的残酷真相:早期参与者或许能靠运气踩中风口,但长期持有需穿越无数次价格暴跌、监管动荡与技术迭代。如果 09 年真买了 500 比特币,最终能否守住这份财富,比 “当初买没买” 更考验人性。毕竟,在比特币的历史里,“错过的神话” 永远比 “守住的传奇” 多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