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淘宝上的比特币:一段被遗忘的交易往事

 

如今比特币交易需在专业平台操作,而在 2013 年前后,淘宝曾是国内比特币交易的 “隐秘阵地”。这段特殊时期的交易场景,折射出早期加密货币在国内的野蛮生长与监管觉醒。

2011 年起,部分淘宝卖家开始挂出 “比特币代买”“比特币兑换” 商品。当时比特币单价不足百元,交易多通过 “线上拍单、线下转币” 完成:买家拍下对应金额的商品(多以 “虚拟商品”“技术服务” 名义规避平台审核),卖家通过海外交易所购币后,将比特币转入买家钱包地址,单笔交易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。有卖家甚至推出 “比特币定投套餐”,吸引小白用户尝试。

彼时淘宝对这类交易缺乏明确监管,商品关键词常被 “比特”“数字资产” 等模糊表述替代。2013 年比特币价格突破 1000 美元,淘宝上相关卖家增至数十家,部分店铺月销量超百单。但乱象也随之而来:有卖家收款后拒不转币,或用 “空气币” 冒充比特币诈骗;因无第三方担保,买家维权时往往因 “虚拟商品不支持退款” 规则败诉。

转折点出现在 2013 年 12 月。央行等五部委发布《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比特币不是货币,禁止金融机构参与交易。淘宝随即下架所有比特币相关商品,对 “比特币”“虚拟货币” 等关键词实施屏蔽,并对违规卖家封号处理。这场持续两年的 “淘宝比特币交易潮” 就此落幕。

当年淘宝上的比特币交易,是加密货币早期入华的缩影 —— 既体现了市场对新兴资产的好奇,也暴露了监管空白期的风险。如今再回望,这段往事既是比特币在国内传播的 “启蒙片段”,也为后来的虚拟货币监管提供了早期实践参照。